在小学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中,学校和家庭都应参与其中,尤其是家庭教育活动更应发挥深刻的“实施者”作用,这一点更应引起重视。以“春节”为例,家庭教育活动该如何开展?
一是参与节日气氛“春节”是中国的第一个节日,如何让孩子们体会到它的“隆重与隆重”?古人有句民谣说:“过了腊八,就是新年了。23根糖瓜棍,24个扫地工,25个豆腐匠,30号晚上玩一晚,初一和初二走在街上……”可以看出,当时人们很忙,很看重,但现在物产丰富,年货基本可以一次性在超市办理,但孩子们的体验明显较差。作为家长,我想我们可以带孩子一起购买甚至制作年货,回顾和深化他们在学校学到的文化。
例如,孩子们从学校教育中知道,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这段时间被称为“春日”或“扫尘日”,所以他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家务,一边讲故事,一边讲寓意,让劳动变得有趣;再比如,在超市购物前,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购物清单,起草节日当天的活动流程等,唤起孩子对节日的向往,感受节前的气氛。
二是注重仪式,深入体验节日“年夜饭”正式开始“年夜饭”,只是在中午或晚上等团圆饭?笔者认为,可以为孩子们准备一个更具仪式性的活动,让他们深入体验春节。根据节前的节庆活动流程,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可操作的传统习俗部分,如写春联、贴春联、贴窗花、准备团圆饭等,开展春节灯谜、诗词联欢会,共度新春佳节,共赏花灯晚会,共同书写节日祝福,共同展望未来,感受“团圆”的真谛
农历正月初一,正式进入拜年、祭神、祈求丰收的主题后,就可以带着孩子出去祭祖,给长辈一年一个有仪式感的年份。将丰富多彩的古代习俗与现代生活相结合,让孩子有机会深入体验节日,让他们真正热爱节日,传承节日。
三是梳理节日,增强节后情怀节后,和孩子一起组织节日照片和视频,安排一些简单有趣的作业,比如用连环画或思维导图回忆节日过程,通过讲故事讲述节日趣事,看电影,与孩子一起读书写字,提高对节日的理解,为节日画上圆满的句号。
总之,传统节日教育不仅要认识和理解,更要在情感和体验的基础上热爱和传承。